2016欧洲华人十大科技领军人才

张宏伟(英国)、吴兵(爱尔兰)、吴思(德国)、张宁欣(奥地利)、李正(法国)、高惠(瑞士)、叶非(法国)、李树人(奥地利)、刘凯声(法国)、张凯(德国)

张宏伟
张宏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学士(1993)、硕士(1996)和博士学位(飞行器设计专业,1999)之后,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作访问学者,博士后(副研究员),并于2004年获得曼彻斯特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在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工程与数学系担任控制系统工程主任讲师,并担任电力、电子和控制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在2015 年5月发布的英国的卫报大学排名中名列第24名,在英国所有的新大学(Modern University)里名列第一名。张宏伟是英国皇家注册工程师(Chartered Engineer),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复杂生物和化工过程的过程控制及状态监测。张宏伟与英国的过程控制领域的多家公司有密切合作,涉及的工业领域包括化工、生物制品公司、食品、饮料公司和水处理公司等,主持并参与过多项科研项目。目前在过程控制、振动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共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任多家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的审稿人,并曾应邀在英国、美国、中国、台湾、印度、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等多所大学讲学。自2005年起,担任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电气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Electr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IT)的国际联络主席。

吴兵
博士后 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博士 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理工学院计算机系
硕士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
学士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
现任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联络部主任,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亚洲处处长。曾任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及计算机科学系主任。
主要专业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建模及架构设计、信息系统工程及再工程、数据库应用以及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自1997年以来,共计于国际学术专业期刊杂志及国际大会发表论文,主题及专题报告60多篇/次。
吴兵博士接受时任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先生开展教育改革及国际合作的邀请,自2002年起,积极参与爱尔兰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参与领导并组织实施了都柏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与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软件示范学院的教育合作。将爱尔兰先进的面向工业界,重在培养创造力及动手能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及先进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中国。经中国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起在哈工大国家软件示范学院引入并实施都柏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课程体系。为该软件示范学院的建立和国际合作的发展做出了实际、突出的贡献。哈工大国家软件示范学院本科毕业生倍受工业界欢迎。合作收到了显著和实际的效果,并在教育部历年的软件示范学院评估中名列前茅。

吴思
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学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现任德国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研究组带头人,领导由多名博士生、博士后和技术员组成的研究组解决光敏感高分子材料的重大科学问题。曾任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博士后研究员,研究结合化学和光学方法在高分子材料上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结构。
主要成就:
1.发表SCI收录论文34篇,论文被引672次(数据来源:Google Scholar,2016/05/04)
2.提出了对低光强近红外光敏感的纳米/高分子材料,解决了近红外光敏感材料在生物医学和光存储材料应用中存在的光损伤问题
3.培养了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不同的领域输送青年人才。我培养的学生有些在公司工作,有些在中国的大学做老师,还有的在海外做博士后
4.读博士期间获得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
5.工作期间获得德国科学基金委(DFG)、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化工基金(Fonds der Chemischen Industrie)和中国科学院的科研项目资助
6.作为Local Chairman承办了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组织的2016 年华人高分子论坛
7.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张宁欣
博士 清华大学材料学
硕士 北京科技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
学士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
现任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科学家,领域为锂离子电池先进技术研发。曾任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奥地利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助理研究员及德国基尔应用技术大学博士后。
在十余年的科学研究中,研究领域涉及功能陶瓷、微机电系统和新能源等领域。主要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锂离子电池工业技术研发、微机电系统、铁电陶瓷电致疲劳机理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共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8篇,国际会议论文6篇,申请及获得授权中国专利共6项。自2016年5月起担任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的审稿人,该期刊据稿率高于65%.

李正
博士 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巴黎十一大(现萨克雷大学)计算机
硕士 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巴黎六大)计算机
学士 大连理工大学通信工程、计算机与应用
现任法国数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及企业联合实验室负责人,研究方向数字系统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曾任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高级科研工程师,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博士/工程师,东软集团(大连公司)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
主要科研领域成就:
获奖:
1997 年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2 等奖
2001 年获东软集团优秀部门(项目组)奖,CMM-5 评审代表
2010 年获国家优秀海外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科研成果:
– 2006 至2013 年:在ISCA,PACT,Date 等处理器架构与编译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几篇
– 2016 年与Alstom 合作开发安全攸关嵌入式架构被Alstom 采用,已提交申请法国专利
– 拥有多个软件著作权或联合著作权
科研合作:
2012 年推动INRIA 与中科院计算所建立联合实验室
2014 年推荐博士导师Olivier Temam 教授(INRIA 一级研究员,计算所特聘教授)获中组部外传千人
2015 年推动法国数字技术研究所(IRT-SystemX)与法国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负责人

高惠
博士后 伯尔尼大学(瑞士)生物化学、生物技术
博士 伯尔尼大学(瑞士)生物化学、生物技术
硕士 南开大学生物有机化学
学士 南开大学有机化学
现任CSEM瑞士电子微技术中心高级研发工程师,专业领域表面生物工程生物、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生物分析、体外诊断、生物材料、医用移植材料及可穿戴设备。曾任VEOLIA Endectec高级研发工程师及技术应用经理、Arrayon Biotechnology SA (a start-up from CSEM)高级研发工程师及技术应用经理、CSEM (瑞士电子微技术中心)高级研发工程师、天津医药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自1996 年进入CSEM SA 及VEOLIA Water 以来, 一直从事新产品, 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应用自主创新的表面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新一代产品, 研发领域包括临床诊断生物传感器、食品安全监测生物传感器、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临床诊断微点阵生物芯片及检测装置;多种有害物质 (Toxins) 快速同步检测芯片及检测装置;生物功能化纺织材料, 医用移植材料;地表水生物污染在线监测系统。
主持和参加多项欧盟项目(Euro Project)以及瑞士国家新技术发展基金会(Swiss Confederation’s innovation promotion agency KTI Project) 的项目。
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包括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10, 1026 – 1028, 1992)的论文。申请专利6项。

叶非
博士后 法国 居里研究所生命科学
博士后 法国 巴斯德研究所生命科学
博士 法国 巴黎居里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硕士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
学士 广西医科大学医学
现任巴黎大学生物园生命科学高级研发工程师,研究开发人类肿瘤的检测及其产品。曾任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研究工程师、法国里昂爱德华医院访问学者、南京师范大学讲师。
主要成就:
旅法二十多年,一直工作在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从事人类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发表科学学术论文近四十篇,应美国HUMANA出版社之约参与编写专著1部,对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发的人体实体肿瘤检测产品正逐步推向中国市场。曾经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开展科研合作,共同探索一种人体胚胎蛋白的检测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多次应邀在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作学术专题讲座。

李树人
博士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硕士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专业
学士 武汉同济医学院医学医疗系
现任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维也纳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主任医师。曾任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内科学院讲师及医师、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院医师及讲师、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院研究员。在科研和医疗实践中有突出的成绩,曾多次获得欧洲或奥地利的科研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50 多篇同行评审论文,其中19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还有135篇论文文摘,在分别核医学与肿瘤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其论文分别涵盖欧洲核医学和分子影像期刊、核医学期刊、内分泌期刊、FEBS 期刊、欧洲放射学期刊、基因、中华外科肿瘤学期刊、X 射线科学与技术期刊(JXST)、分子药剂学期刊、肠道学期刊、肿瘤科期刊、BMC 系列期刊等。任奥中科技交流协会副会长,欧洲协会核医学(EANM)、奥地利协会核医学和分子成像(OGN)、欧洲甲状腺协会(ETA)会员。

刘凯声
博士 巴黎东部大学联盟、法国国立路桥大学、城市-移动性-交通研究所城市交通模拟
博士企业管理MBA 法国国立路桥MBA学院、巴黎高科
硕士 法国国立路桥大学智能交通
硕士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规划与管理工程
学士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
现任ALSTOM交通R&D研发部(巴黎)交通系统设计经理,主持多个项目研究与工程技术管理。参与全球1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设计。2011年获Alstom集团全球创新奖银奖。2011至2014负责迪拜现代有轨电车交钥匙工程技术主管。2014至今负责负责大型创新项目如交通能源大数据和无人驾驶现代有轨电车等。曾任巴黎地铁公交总公司研究员。
所获奖励:2002年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011年获Alstom集团全球年度创新奖银奖。

张凯
博士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
硕士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食品化学
学士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现任电子科技大学Adjunct Professor,曾任哥廷根大学教授、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项目组长、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研究助理。
主要成就:
1.利用天然高聚糖,尤其是木材中的天然高分子,以及其它天然高分子如壳聚糖和淀粉,作为底物通过引入不同的功能基团合成出各种不同的材料。在此过程中,我们开发了多种不同的反应路径,引入了多种以前没有报道的功能基团并合成了多种新型的材料。比如可以用于促进细胞生长及繁殖的生物材料以及可以用于改变表面性质以利于细胞生长的生物材料,新型的绿色智能材料及刺激响应材料;
2.利用改进的纳米沉淀法合成和检测多种不同种类的具有特殊性能,刺激响应的和具有多级结构的的高分子纳米和微米球,提出了纳米颗粒形成的基础机理和过程,并提出了新的适用于对纳米颗粒内部和表面结构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最后创新报道了多种关于功能化的纳米和微米球的应用;
3.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检测以及对细菌纤维素实时生长过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观测,同时提出来了利用细菌纤维素制备和氧化石墨烯的纳米混合物的方法及在分离油水方面的应用;
4.天然纳米结构如纳米纤维素多种不同表面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创新,提出了多种新的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并首先报道了对于改性纳米纤维素的多种新的应用,如作为酶的载体,金属催化剂的载体用于制备非均相催化剂等;
5.创新使用功能化的天然高分子制备刺激响应型的,可控制的,具有多种转换状态的超薄薄膜和表面以及其他透明薄膜,如温敏型超薄薄膜,超疏水或无黏着力表面,对水分子有刺激响应的透明薄膜以及利用此类刺激响应薄膜制备促动器等。

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
Federatio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in Europe e.V.
© All Rights Reserved.